MBTI人格测试靠谱吗?测出来的结果感觉“有点儿准”

MBTI职业性格测试
分享链接二维码

“你是I人还是E人?”“我是ENFP,你是INFJ,我们天生一对!”不知不觉中,MBTI人格测试正在悄悄取代星座,成为现代年轻人打招呼的一种新方式。在社交场合中,MBTI人格测试不仅是一个安全有趣的话题,而且似乎还成为迅速了解一个人的途径。

MBTI人格测试之所以会广泛流行,是因为在很多人眼中,测试出来的结果感觉“有点儿准”。但与此同时,也有一些人提出异议,认为MBTI测试结果和自己感觉的不一样,觉得这个测试“不靠谱”。那么,MBTI人格测试是否有科学依据?在现实生活中,可以借助MBTI人格测试结果来进行就业、择偶、交友等人生重要选择吗?

I人还是E人,并非都是一成不变

MBTI(Myers-Briggs Type Indicator)是一种人格测试工具,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个性类型,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、与他人相处和职业发展。然而,关于MBTI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存在一些争议和不同的观点。

MBTI的结果被划分为16种不同类型的人格,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行为方式。这些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清晰,而且不同类型之间可能存在重叠和交叉。有些人可能会发现自己同时符合多种类型的特征,或者感觉自己并不完全符合任何一种类型。

MBTI将四个维度的不同偏好倾向进行二分类处理,再组合起来,最终形成了16种人格类型。这四个维度分别是:补充精神能量的来源——外向型E人更能够在与外界的沟通交互中获得能量,而内向型I人则更能在独处中获得能量;接收信息的方式——实感型S人更注重细节和具体事实,直觉型N人更关注抽象、整体、概念;得出结论的方式——情感型F人作判断时会关注主观因素,也就更感性、更受情绪影响,思考型T人则更遵守理性、逻辑的结论;生活、行动的方式——判断型J人更看重结果,因而常常更严谨,感知型P人更注重过程,因而常常更灵活。

MBTI测试之所以让某些人感觉“不靠谱”,还因为人的性格具有流动性,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、不同心境下做MBTI测试,结果可能也并不一样。

MBTI的结果是基于人们对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而得出的。这些问题涉及个人的偏好、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等方面。虽然这些问题看似简单,但它们的回答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,例如个人情绪、文化背景、社会经验等。即使是同一个人,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下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。

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做心理测试

调查显示,相较于成年人,娱乐性的心理测试在年轻人中更受欢迎,那么,为什么年轻人更喜欢做心理测试呢?

心理测试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关于自我认知的心理需求,是一种寻求“我是谁”这个哲学问题的表现。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认知自我的过程。

个体从进入青春期起,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索自己的需求,希望有一种科学的工具能够告诉自己“我是谁”,并且引导自己处理与这个世界的关系。有心理专家说,临床上有很多家长反映,孩子到了青春期忽然就“变了”,比如有些男孩子小时候非常活泼开朗,到了青春期忽然变得沉默寡言,变成了I人;有些女孩子小时候乖巧听话,到了青春期忽然变得个性张扬,变成了E人。

出现这种变化,可能是因为孩子长大了,有了自我意识和意愿,开始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,并开始表达。这是孩子在青春期进行自我探索、形成自我认知的过程,是成长的表现。家长不妨以开放和欣赏的态度面对变化,多观察、少打压,让孩子探索自己的内心和性格,陪伴孩子度过动荡的青春期。

那么,MBTI人格测试究竟靠谱吗?

MBTI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受到了一些研究的质疑。一些研究表明,MBTI的结果在不同的研究者和样本之间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,而且其结果与实际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也并不总是很强。有些人认为MBTI并不是一个非常准确或可靠的工具。

MBTI可以作为一个自我探索和了解的工具,但它并不是完全准确或可靠的。人们应该谨慎对待MBTI的结果,不要将其作为判断自己或他人的唯一标准。人们也应该意识到,个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,不可能被简单地划分为16种类型。在了解自己和他人时,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,包括个人经历、文化背景、社会环境等。